
1947年至1948年间,一位美国记者在华拍摄,记录了内战时期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。通过这一组珍贵的老照片不难发现,上海的经济和民生处境异常艰难上海股指配资,街头的商铺在通货膨胀的冲击下显得冷清而混乱。
1948年5月的画面里,街头有一对年轻的母女在兜售纱巾。那时的上海,因内战和社会动荡,经济状况极度萧条。许多底层百姓为了维持生计甚至走上极端的路子:有的人被迫卖掉自己的孩子,有的人只能四处偷盗度日。昔日繁华的大都市,一夜之间变得民生困窘,数以百万计的工人也难以找到稳定的生产与收入。
同年3月,上海街头的一群工人刚领到薪水,手里那厚厚的一叠钞票却远远不能解决家中老小的温饱难题。自抗日战争胜利以来,国民政府为内部权力之争做筹备,战争的开支与日俱增。战争局势日趋紧张,政府甚至连夜印制大量钞票,导致市场波动扩大、通货膨胀加剧,物价水平随之飙升。
展开剩余61%1947年12月,河边贫民窟的一户人家里,一位妇女在晾晒衣物。这段影像也反映出政府内部腐败和官员贪污的问题,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对政府失去信任。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权权威与信誉的下降,使得上海市民的心理与经济信心不断崩塌,挤兑情绪随之高涨。
1948年3月街头,因偷窃被警察抓获的两名妇女成为镜头的另一组画面。在挤兑风潮席卷之时,黄金与美元成为最先被抢夺的对象,金融市场一片混乱。与此同时,物价持续疯涨,许多人甚至连大米和粮食都买不起,生活水平的下降让人们的日子变得越发拮据。
同年10月,黄浦路街头的场景记录了国民党士兵在路边摊理发的画面。那个时期虽然有工资,但工资增长远跟不上物价,许多家庭相继破产,底层民众只能在街头囤货、等待可能的发财契机,社会的紧张与焦虑随处可见。
1948年1月30日,一群身处风尘工作圈的暗娼、舞女冲进社会局,嚷嚷着并肆意打砸物品。此前不久,政府颁布了“禁舞令”,禁止舞厅继续营业。禁令一出,上海的大舞厅纷纷停业,许多从业者顿失生计。无处谋生的舞女、暗娼、乐师等人因此聚集在社会局前,发泄愤怒与无奈,场面颇为混乱。
发布于:天津市瑞和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